PCB的创造者是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机里采用了印刷电路板。1948年,美国正式认可此发明可用于商业用途。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刷线路板才开始被广泛运用。印刷电路板几乎会出现在每一种电子设备当中。如果在某样设备中有电子零件,那么它们也都是镶在大小各异的PCB上。PCB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元器件起中继传输的作用,通讯元器件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
单面线路板:在最基本的PCB上,珠海元器件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导线则集中在另一面上(有贴片元件时和导线为同一面,插件器件再另一面)。因为导线只出现在其中一面,所以这种PCB叫作单面板。因为单面板在设计线路上有许多严格的限制(因为只有一面,布线间不能交叉而必须绕独自的路径),所以只有早期的电路才使用这类的通讯元器件板子。
电路板主要由焊盘,过孔,安装孔,导线,元器件,接插件,填充,电气边界等组成,通讯元器件焊盘:用于焊接元器件引脚的金属孔。过孔:有金属过孔和非金属过孔,其中金属过孔用于连接各层之间元器件引脚。元器件安装孔:用于固定电路板。导线:用于连接元器件引脚的电气网络铜膜。接插件:用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元器件。填充:用于地线网络的敷铜,可以有效的减小阻抗。电气边界:用于确定电路板的尺寸,所有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都不能超过该边界。
国内绝大部分电路板生产厂家主要是采用人工用放大镜或投影仪查看的办法进行检侧。由于人工检查劳动强度大,眼睛容易产生疲劳,漏验率很高。而且随着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数字化发展,印制电路板也朝着高密度、高精度发展,通讯元器件采用人工检验的方法,基本无法实现。对更高密度和精度电路板(0.12~0.10mm),己完全无法检验。检测珠海元器件手段的落后,导致目前国内多层板(8-12层)的产品合格率仅为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