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创造者是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机里采用了印刷电路板。1948年,美国正式认可此发明可用于商业用途。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刷线路板才开始被广泛运用。印刷电路板几乎会出现在每一种电子设备当中。如果在某样设备中有电子零件,那么它们也都是镶在大小各异的PCB上。PCB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电源芯片起中继传输的作用,数码电源芯片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
多基板是将两层或更多的电路彼此堆叠在一起制造而成的,它们之间具有可靠的预先设定好的相互连接。由于在所有的层被碾压在一起之前,已经完成了钻孔和电镀,这个技术从一开始就违反了传统的制作过程。在电源芯片碾压之前,内基板将被钻孔、通孔电镀、图形转移、显影以及蚀刻。被钻孔的电源芯片外层是信号层,它是通过在通孔的内侧边缘形成均衡的铜的圆环这样一种方式被镀通的。随后将各个层碾压在一起形成多基板,该多基板可使用波峰焊接进行(元器件间的)相互连接。
PCB电路板上的任何一条走线在通过高频信号的情况下都会对该信号造成时延时,数码电源芯片蛇形走线的主要作用是补偿“同一组相关”信号线中延时较小的部分,上海电源芯片这些部分通常是没有或比其它信号少通过另外的逻辑处理;最典型的就是时钟线,通常它不需经过任何其它逻辑处理,因而其延时会小于其它相关信号。
由于电子产品需要精密的技术和一定的环境与安全适应性,从而促使了线路板电镀技术的长足进步。在PCB电路板电镀时,有机物和金属添加剂化学分析越来越复杂,化学反应过程越来越精确。但即使如此,线路板在电镀时仍然会不时的出现板边烧焦的问题发生,线路板在电镀时板边烧焦的原因大致是:数码电源芯片锡铅阳极太长、数码电源芯片锡铅金属含量不足、电流密度太高、槽液循环或搅拌不足
刚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刚性与柔性PCB的直观上区别是柔性PCB是可以弯曲的。刚性PCB的常见厚度有0.2mm,0.4mm,0.6mm,0.8mm,1.0mm,1.2mm,1.6mm,2.0mm等。柔性PCB的常见厚度为0.2mm﹐电源芯片要焊零件的地方会在其背后加上加厚层﹐加厚层的厚度0.2mm﹐0.4mm不等。了解这些给电源芯片结构工师设计时提供给他们一个空间参考。刚性PCB的材料常见的包括﹕酚醛纸质层压板﹐环氧纸质层压板;柔性PCB的材料常见的包括﹕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